【资料图】

“这里的人民调解员就像自家姊妹一样,拉着家常就帮我们修复了关系。”近日,在盐池县婚姻调解委员会的帮助下,花马池镇张某与丈夫重归于好。

原来,32岁的家庭妇女张某与丈夫原本感情和睦,由于丈夫长年在外跑长途车,聚少离多,二人感情出现了裂痕。张某和家人来到盐池县婚调委哭诉,提出离婚请求。调解员发现二人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矛盾焦点在于沟通不畅、互不妥协。最终,在调解员的帮助下,二人重归于好。

今年以来,盐池县司法局持续在法治轨道上为坚持和发展“塞上枫桥”经验,从队伍力量、专业素质等方面为切入点,联合妇联、法院、工会等单位,以“157”党群法务综合服务联盟为载体,指导婚姻调解委员会探索三把“钥匙”工作法,助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更加亲民、更加有效、更加贴心。

第一把“钥匙”:把反映诉求的当事人当作上门拉家常的家人,通过微笑式服务和田坎儿式的语言帮助建立调解员同当事人的双向通道,打开情感枷锁,找到薄弱部分,只有搞清“原委”,才能依次进行溯回忆、说道理、阐利弊等调解思路。

第二把“钥匙”:落实“溯源”这一工作要求,把心理疏导揉进调解过程,调解室内配备了专门的心理疏导工作室,辅以适当心理疗法,帮助修正不当的观念,建立正确的思想导向,竭力从源头“清洁”不稳定因素。

第三把“钥匙”:落实周学习制度,把持续学习当作习惯,努力补齐视野缺口,以切实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调解工作深度开展。

“三把‘钥匙’工作法,坚持从心出发、以人为本、和谐为果,春风化雨般化解各类婚姻家庭矛盾,积极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的真心信赖,真正实现‘家事纠纷,首选婚调’的初心、和谐、稳定。”盐池县司法局局长周勇说。

截至目前,盐池县婚调委成功调解45件,三把“钥匙”工作法让婚调委成了居民们的“茶话室”,切实防止了机制空转,在基层发挥了突出的“定纷止争”作用。(宁夏日报记者 马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