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蓄滞洪区”是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其中多数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的场所。

蓄滞洪区包括行洪区、分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

行洪区:天然河道及其两侧或河岸大堤之间,在大洪水时用以宣泄洪水的区域;

分洪区:利用平原区湖泊、洼地、淀泊修筑围堤,或利用原有低洼圩垸分泄河段超额洪水的区域;

蓄洪区:分洪区发挥调洪性能的一种,它是指用于暂时蓄存河段分泄的超额洪水,待防洪情况许可时,再向区外排泄的区域;

滞洪区:分洪区起调洪性能的一种,这种区域具有“上吞下吐”的能力,其容量只能对河段分泄的洪水起到削减洪峰,或短期阻滞洪水作用。

02

“蓄滞洪区”的启用条件

蓄滞洪区的启用有着严格的标准。当水位、流量或工程情况达到蓄滞洪区启用条件时,按照调度权限由相应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下达启用命令,由蓄滞洪区属地政府组织实施。

当预报洪水将要达到或者超过蓄滞洪区的启用标准时,地方政府会发布黄色预警,这时要做好运用准备。

在接到上级部门分洪转移的预命令后,会立即发布橙色预警,并开始组织蓄滞洪区内的居民转移、清场,快速将区内居民转移进安全区、安全台或蓄滞洪区外,确保分洪的时候没有人被漏掉,确保关键时刻蓄滞洪区能够及时、安全、有效运用。在接到正式分洪指令时,会立即发布红色警报,开启分洪闸或者爆破扒口,滚滚洪流涌入蓄滞洪区。蓄滞洪区内居民“舍小家、保大家”,为流域防汛做出了贡献,也会依法得到补偿,确保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蓄滞洪区分蓄洪威力巨大,同时又是区内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近年来,我们以长江、淮河、海河流域为重点,加强蓄滞洪区布局优化调整和建设,确保蓄滞洪区遇流域大洪水时“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人安全”,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关键作用。

03

海河有哪些蓄洪区?

蓄滞洪区与水库、河道及堤防一样,都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蓄滞洪区修订名录》中,全国有98处国家蓄滞洪区。其中,海河流域就涵盖了28处,总面积约1.04万平方公里,总容积约198亿立方米。

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名录。图片源自《国家蓄滞洪区修订名录》

其中由国家防总调度的蓄滞洪区有6处,分别为小清河分洪区、东淀、文安洼、贾口洼、团泊洼、恩县洼。其余22处由所在省级或市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调度。

推荐内容